《宋明理學》教案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宋明理學課標要求: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fā)展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相關資料,加深對宋明儒學發(fā)展過程的認識;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宋明理學與傳統(tǒng)儒學的異同,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三、情感態(tài)度

2、與價值觀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教學重難點: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學情分析:學生在文化史的基礎比較薄弱,本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準確把握朱

3、熹、王陽明的思想內涵,重點放在理學產生的背景和社會影響方面。解釋清楚基本概念:如“理”,“格物致知”,“心學”等。對理學的評價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學過程:一、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一1、儒學“獨尊”地位的動搖【讓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一段小字,認識佛教、道教迅速傳播原因,了解當時佛、道興盛的表現(xiàn),加深對教材正文“儒學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危機”這一結論的理解?!可鐣膭邮幉话?,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腐敗王朝更革代起軍閥割據戰(zhàn)爭頗興“君君、臣臣

4、、父父、子子”等觀念也開始受到懷疑。漢代經學簡單的理論體系,已經不能應對人們的各種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權威的解釋能力。于是,整個思想文化領域出現(xiàn)了西漢以來從未有過的自由氛圍。而道教的修煉丹藥長生不老,佛教的因果報應輪回來世的思想在社會迅速傳播。正統(tǒng)儒學的統(tǒng)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2、“三教合一”潮流彌漫社會生活各個領域隨著政治穩(wěn)定三教相互滲透,彼此調和逐漸趨向合一。在擴大社會影響和爭奪各類信徒的過程中,儒學、佛教和道教互相吸納對方的優(yōu)

5、點,三家互相滲透。儒家強調人世,根本目標就是強國。個人的精力應該奉獻給國家。道家強調自由,目標就是超脫塵世而獲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強調解脫。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側重于人世間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礎。3、為重興儒學,一些儒學志士的思考和探索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yǎng),注重氣節(jié),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自唐朝開始,一些心志高遠的入學志士開始進行對儒學本身的探索,尤其是在國家的分裂、思想的混亂、現(xiàn)實的苦難等背景下,著

6、重注意回答人們對世界、現(xiàn)實問題的疑惑。儒學志士也注意吸收道教、佛教中的某些思想,以不斷豐富、創(chuàng)新儒學體系。學者們也極力的方法。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C、反對“格物致知”(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封建統(tǒng)治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對人民為改善受壓迫的處境去同封建統(tǒng)治者進行斗爭。)②陽明心學。A、背景:隨著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統(tǒng)治地位的確立,其本身也逐漸地成為統(tǒng)治者束縛人們思想的工具。特別是程朱理學與科舉制度正式掛鉤之后,許多知識分子更多地

7、將程朱理學看作求取科舉功名的敲門磚。而明中期以來,社會生活已經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農民起義也頻繁發(fā)生,程朱理學不能夠回應這些變化。一些儒家學者認為,人心混亂是由于思想界的混亂導致。在官學話的程朱理學之外,他們通過進一步發(fā)展陸九淵的“心學”來挽救理學和更新儒學,“陽明心學”由此產生。B、內容:a、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b、方法論: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C、影響:強調自我主動,鼓勵人們奮發(fā)立志【探究】程朱

8、理學與陸王心學有什么不同之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1、共同點:(1)內容相同:都是儒學的表現(xiàn)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2)影響相同:都有助于統(tǒng)治者維護專制統(tǒng)治,都壓制、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積極影響。2、不同點:(1)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

9、“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三、宋明理學的影響1、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封建專制制度,壓抑、扼殺人們的自然欲求。(儒學士大夫積極維護封建統(tǒng)治秩序,還致力于社會道德教化工作)2、積極: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jié)、道德;講求以理統(tǒng)情、自我節(jié)制、發(fā)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凸顯人性的莊嚴。課堂小結:孔子貴仁,孟子貴義,儒家重倫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