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 1 3 0 一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 0 1 5 年 2 月第 2 1 卷第 2 期 C h i nJR e h a b i lT h e o r yP r a t t , F e b . , 2 0 1 5 , V o 1 . 2 1 , N o . 2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7 7 1 . 2 0 1 5 . 0 2 . 0 0 2皮質下失語癥的臨床 表現
2、及 機制 姚婧 皤 ,陳紅燕 ,張 玉梅 · 專題 ·【 摘要】 近年來 ,隨著影像 學技術 的不 斷發(fā) 展 ,由皮質下結構損 害所致 的失語癥越來越常見 。本文綜述近年有關皮質下失語 的文獻 ,重點討論皮質下結構的解 剖特 點 、 皮質下失語 的臨床特點及發(fā)病機制 。I 關鍵詞l 皮質下失語 ;臨床 特點 ; 發(fā)病機制 ; 綜述 F e a t u r e sa n dP a t h o g e n e s i
3、so fS u b c o r t i c a lAp h a s i a( r e v i e w) Y A OJ i n g - f a n , C H E N Ho n g - y a n , Z H A N GY u — m e i . B e i j ' i n gT i a n t a nHo s p i t a lCa pi t a l M 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Be
4、i j ' i n g 1 0 0 0 5 0 , Ch i n aAbs t r a c t :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e n to fi ma g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a p h a s i ac a u s e db ys u b c o r t i c a li mp a i r me n ti si n c r e a s i n g l yf o u n
5、di nr e c e n ty e a r s . T h i sp a p e rr e v i e we dt hel i t e r a t u r ea b o u tt h es u b c o r t i c a la p h a s i aa n de x p o l r e dt h ea n a t o mi c a la n d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a n dp a t h o
6、 g e n e s i so fs u b c o r t i c a la p h a s i a .Ke ywo r d s : s u b e o r t i c a la p h a s i a ; c l i n i c a lf e a t u r e s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 r e v i e w I 中圖分類號lR 3 9 5 . 2 【 文獻標識碼lA 【 文章編號l1 0 0 6
7、. 9 7 7 1 ( 2 0 1 5 ) 0 2 . 0 1 3 0 . 0 4【 本 文著錄格式l 姚婧瑤 ,陳紅燕 ,張玉梅. 皮質下失語癥 的臨床特點及機制 [ J ] .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 0 1 5 , 2 1 ( 2 ) : 1 3 0 — 1 3 3 .CI T E DA S : Y a oJ F , C h e nHZ h a n gYM. F e a t u r e sa n dp a t h o g e n
8、 e s i so fs u b c o r t i c a la p h a s i a( r e v i e w )[ J ] . Z h o n g g u oK a n g f uL i l u nY uS h i j i a n , 2 0 1 5 , 2 1 ( 2 ) : 1 3 0 - 1 3 3 .早在 1 8 8 5 年 ,L i c h t h e i m便 提出皮質 下結 構參與語 言加工 過程 的觀點? 。1
9、9 0 6 年 ,Ma r i e 提 出 “ 語言 不能區(qū)” ,包括丘腦 及基 底節(jié)區(qū) 的一部 分 ,首次提 出皮 質下失語這一 概念 】 。近 4 0年來 ,隨著影像學檢查技 術的不斷發(fā)展 ,特別是 電子計算機 x射 線斷 層掃 描( 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 , C T 1 、 單 光 子發(fā)射 計算機 斷 層 成 像 術 ( s i n g l e . p h o t o ne mi
10、s s i o nc o m p u t e dt o m o g r a p h y ,S P E C T ) 、正電子發(fā)射計算 機斷層掃描( p o s i t r o ne m i s s i o nt o mo g —r a p h y , P E T ) 、局部 腦血 流( r e g i o n a lc e r e b r a lb l o o df l o w , r C B F ) 監(jiān) 測 、功能磁共振成像( f u
11、n c t i o n a lm a g n e t i cr e s o n a n c ei m a g i n g , f M—R I ) 等技術 的應用 ,皮質 下結構損 害所致 的失語癥 越來越 多地 被識 別。傳統認為 ,失語癥系 由大腦優(yōu)勢半球皮層 經典語 言區(qū) ,如 位于額下 回后部 的B r o c a 區(qū) 、 顳 上 回后部 的 We mi c k e 區(qū)等 病變 所致 ,且不 同部位 的損害有相對特 異的臨床表現
12、。皮質下損害 所致失語癥 的臨床特點及其發(fā) 生機制一直是神經心理學及神經 康復學研究 的熱點之一 。 目 前 ,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 ,皮質 下失語 癥是 由各種原 因( 如出血 、 梗 死 、膿 腫 、變性 等) 引起的紋狀體. 內囊結 構 、丘腦和/ 或腦 室周 圍 白質( 不包括緊鄰各 腦 區(qū)的皮質下 白質) 的局限性病 變所致 。根據病 變部位 又可分 為 如下 4 類 ” ” :內囊紋狀 體失語 ( 也稱 基底 核性失語) 、丘
13、腦性 失語 、腦室 周圍 白質 失語及 小腦失語 ( 認為右 側小腦參 與非運 動性語 言過 程) 。但這些 皮質下 結構 在語 言過 程 中所起 的作用 尚不十分 明確且 備受 爭議 。本文結合 國內外相關研究 觀點及 自身研究成果 ,就皮質下結構的解剖特點 、 皮質下失語癥 的臨床 表現 、 產生機制及影像學腦 網絡研究等方面加 以討論 。1 皮質下 結構 的解剖特點及神經傳導通路 皮 質下結構主要包括紋狀體 內囊 區(qū) 、 丘 腦
14、、腦室周 圍白質 及 放射冠 區(qū)等 。紋狀 體主要 由尾 狀核 、 殼 核 、蒼 白球等組成 ,是 錐體外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調節(jié) 人體 的隨意運動 、維持肌張 力 及姿勢反射等 。丘腦是 間腦 中最 大的卯圓形灰質核 團,是人 類 最重要的感覺傳導 中繼站 。位 于尾狀 核 、背側丘腦與豆狀核 之間的 內囊 ,則 由多種傳遞運 動及 感覺的上 、下行纖維傳 導束 組成。三者在解剖上緊密相連 、關系密切。臨床上 ,內囊紋狀體失語 常累及
15、優(yōu) 勢半球尾狀核頭 、 殼核 前上 區(qū) 、內囊前 肢 、蒼 白球 ,亦 可 由非 優(yōu)勢 側基底 核病 變所 致 ;丘腦性失語常與優(yōu)勢半球 丘腦 腹外側核有關 ,也可能 與丘 腦腹前核 、丘腦枕 、丘腦 后核有關 ;而腦室周 圍白質失語 主要 累及側腦室旁前 外側 、上部 、前上部 、極前部 、 后部 等 ;此外 腦 島及顳峽也參與 了皮質下失語 I 。隨著神經科學 的發(fā)展 ,目前普遍認為 ,基底神經 節(jié)除參與 運動 功能 的調節(jié) 外
16、,還接受 感覺纖維 及邊緣 區(qū)纖維等 的傳人 ,是一個 高級 整合機構 ,在語 言的執(zhí)行過程 中起重要 作用 。有 研 究顯示 ,基底 神經節(jié)與額 葉保持密切聯 系 ,主要通 過以下 5種 皮層. 皮 質下環(huán) 路參與 高級認 知功能活 動 :軀體運 動 、眼球 運 動 、前額 葉背外側 、前額葉眶面 以及扣帶 回前部- 一。通過對 靈 長類動物 的研究 , 人 們發(fā)現基 底節(jié) 的傳 出纖維 中約 1 / 3 直接 基金項 目:1 . 國
17、家 自然科學 基金面上項 目( N o . 8 1 3 7 1 2 0 1 ) ;2 一 E 京 市科 委重大項 目( N o . K M2 0 1 3 1 0 0 2 5 0 1 9 ) ;3 . 北京 市衛(wèi)生系統高層 次衛(wèi) 生技術人 才 培養(yǎng)計劃( N o . 2 0 1 1 - 3 — 0 2 4 ) ;4 . 北京師 范大學認知神 經科學與學 習國家重點實驗 室辦公室開 放課 題 、國家神 會科學基金重 點項 目( No . 1
18、 1 A Z D I 1 9 ) ;5 . 國家社會科 學基 金重大項 目 ( N o . 1 I & Z D 1 8 6 ) ;6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 目( N o . 2 0 1 1 B A 0 8 B 0 2 ) ;7 . j E 京市教委項 目( N o . 3 5 0 0 1 1 3 2 0 0 6 1 )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 附屬北 京天壇 醫(yī)院神 經內科 ,北京市 1 0 0 0 5 0 。作 者簡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