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通過比較N0期胸段食管癌腫瘤邊緣受照劑量與生存率的關系,得出靶區(qū)的適宜劑量范圍。
方法:選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N0期胸段食管癌初治患者72例,病理均為鱗狀細胞癌。其中Ⅰ期6例,Ⅱa期33例,Ⅲ期33例;上段14例,中段48例,下段10例。1.8~2Gy/次,5次/周的常規(guī)照射,總劑量DT56Gy-70Gy,中位劑量62Gy。在TPS治療計劃系統(tǒng)中找出腫瘤直徑最大層而,讀取此外緣左、右、前、背
2、側0.5cm、1cm、1.5cm、2cm處的受照劑量值,頭、腳側為CT上腫瘤消失的第一層面起,上下各0.9cm(3層)、2.1cm(7層)、3.0cm(10層)、3.9cm(13層)處的受照劑量值。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Kaplan-Meier法計算生存率,Log-rank法進行組間差異性檢驗。P<0.05判定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1)原發(fā)瘤(GTV)受照劑量≤60Gy與>60Gy的1、2、3年生
3、存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x2=0.534,P=0.465)。(2)原發(fā)瘤左側0.5cm處,接受63~67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較<63Gy和>67Gy組高,且63~67Gy組與<63Gy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x2=5.982,P=0.014)。顯示:腫瘤左側0.5cm處接受63~67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左側1.0cm處,接受>62Gy照射的較≥62Gy的1、2、3年生存率高(x2=4.585,P=0.032)。顯示:腫瘤左側1.
4、0cm處接受>62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左側1.5cm處,接受>58Gy與≤58Gy的1、2、3年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1.321,P=0.250)。原發(fā)瘤左側2.0cm處,接受>41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41Gy者(x2=4.728,P=0.030)。顯示:腫瘤左側2.0cm處接受不低于41Gy的照射劑量為宜。(3)原發(fā)瘤右側0.5cm處,接受60~64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較<60Gy和>64Gy者高,
5、且60~64Gy組與<60Gy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3.958,P=0.047)。顯示:腫瘤右側0.5cm處接受60~64Gy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右側1.0cm處,接受>61Gy照射者的1、2、3年生存率較≤61Gy者高(x2=4.568,P=0.033)。顯示:腫瘤右側1.0cm處接受>61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右側1.5cm處,接受>56Gy者的1、2、3年生存率明顯高于≤56Gy者(x2=3.971,P=0.046)。顯示
6、:腫瘤右側1.5cm處接受>56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右側2.0cm處,接受>44Gy者的1、2、3年生存率高于≤44Gy者(x2=3.897,P=0.048)。顯示:腫瘤右側2.0cm處>44Gy的照射劑量為宜。(4)原發(fā)瘤前側0.5cm處,接受62~65Gy照射者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65Gy和<62Gy者,且與<62Gy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525,P=0.033)。顯示:腫瘤前側0.5cm處接受62~65G
7、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前側1.0cm處,接受61~64Gy照射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64Gy和<61Gy者,且與<61Gy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436,P=0.035)。顯示:腫瘤前側1.0cm處接受61~64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前側1.5cm處,接受62~66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62Gy和>66Gy者(x2=6.108,P=0.047)。顯示:腫瘤前側1.5cm處接受62~66Gy的照射劑量為
8、宜。原發(fā)瘤前側2.0cm處,接受<56Gy、56~63Gy和>63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1.614,P=0.466)。(5)原發(fā)瘤背側0.5cm處,接受61~66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66Gy和<61Gy者,且與<61Gy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40,P=0.036)。顯示:腫瘤背側0.5cm處接受61~66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背側1.0cm處,接受60~64Gy照射的1、2、3年
9、生存率均高于>64Gy和<60Gy者,且與<60Gy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422,P=0.035)。顯示:腫瘤背側1.0cm處接受60~64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背側1.5cm處,接受<52Gy、52~59Gy、>59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x2=2.723,P=0.256)。原發(fā)瘤背側2.0cm處,接受>51Gy者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51Gy者(x2=4.599,P=0.032)。顯示:腫瘤背
10、側2.0cm處接受>51Gy的照射劑量為宜。(6)原發(fā)瘤頭側0.9cm、3.9cm處接受不同劑量照射的1、2、3年生存率未顯示出統(tǒng)計學差異(x2=2.505,1.721;P=0.286、0.423)。但原發(fā)瘤頭側2.1cm處,接受56~62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62Gy和<56Gy者,且與<56Gy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7,P=0.023)。顯示:腫瘤頭側2.1cm處接受56~62Gy的照射劑量為宜。原發(fā)瘤頭
11、側3.0cm處,接受48~54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54Gy和<48Gy者,且與>54Gy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差異(x2=4.07,P=0.044)。顯示:腫瘤頭側3.0cm處需要接受48~54Gy的照射劑量。(7)原發(fā)瘤腳側0.9cm、2.1cm處接受不同劑量照射后,1、2、3年生存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127,1.001;P=0.938、0.606)。但,原發(fā)瘤腳側3.0cm處接受49~56Gy照射者的1、2、3
12、年生存率均高于>56Gy和<49Gy者,且與<49Gy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696,P=0.030)。顯示:腫瘤腳側3.0cm處接受49~56Gy的照射劑量。原發(fā)瘤腳側3.9cm處接受38~46Gy照射的1、2、3年生存率均高于>46Gy和<38Gy者,且與<38Gy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181,P=0.041)。顯示:腫瘤腳側3.9cm處接受38~46Gy的照射劑量為宜。
結論:我們認為胸段食管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胸段食管癌病變上擴張食管放療過程對腫瘤和危及器官劑量影響研究.pdf
- 食管癌腫瘤干細胞的初步研究.pdf
- pT2NO-1MO期胸段食管癌根治術后的療效及復發(fā)規(guī)律.pdf
- 頸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療劑量學研究.pdf
- 胸段食管癌轉移淋巴結數(shù)對預后的影響分析.pdf
- 食管癌腫瘤內科研究生講課
- 應用錐形束CT分析調強放療中的擺位誤差及其對胸段食管癌放療劑量分布的影響.pdf
- 胸段食管癌術后復發(fā)部位的研究.pdf
- 影響胸段食管癌外科治療患者預后因素分析.pdf
- 圍手術期應用槐耳顆粒誘導的食管癌腫瘤細胞凋亡及對患者免疫功能影響的研究.pdf
- 食管癌腫瘤干細胞表面標志物的篩選與鑒定.pdf
- 食管癌腫瘤相關基因的遺傳與表觀遺傳學研究.pdf
- 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研究.pdf
- 胸段食管癌靶區(qū)內擴邊范圍的初步研究.pdf
- 薄層螺旋增強CT診斷胸段食管癌淋巴結轉移的價值及胸段食管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探究.pdf
- 胸段食管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及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pdf
- 頸、胸上段食管癌不同照射技術的劑量學對比研究.pdf
- 術前應用斑蝥酸鈉誘導食管癌腫瘤細胞凋亡、調控相關基因表達及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pdf
- Ⅲ期食管癌根治術后的療效及復發(fā)模式.pdf
- 胸段食管癌淋巴結轉移規(guī)律及其預后影響因素的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