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中苦味素的生物合成、調控及轉運機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黃瓜是世界性的重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全球蔬菜供應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由于遺傳因素或者管理不善,果實中會積累苦味,嚴重影響經濟效益。苦味是由一種高度氧化的三萜化合物-葫蘆素導致的,廣泛存在于黃瓜、甜瓜、西瓜、南瓜和西葫蘆等葫蘆科植物中。葫蘆素不僅能夠抵抗病蟲害而且還具有良好的抗腫瘤活性。
  本研究綜合利用基因組、變異組、轉錄組、代謝組分析手段,并結合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等方法,揭示了9個基因負責黃瓜苦味物質葫蘆素C生物合成的代

2、謝路徑,包括1個OSC(Bi)基因、7個細胞色素P450基因和1個乙酰基轉移酶(ACT)基因,其中5個基因在6號染色體上構成了一個基因簇,這9個合成基因在黃瓜葉片和野生果實中共表達,與葫蘆素的組織分布一致。經過功能驗證,完全解析了四步合成路徑,其中Bi負責催化葫蘆素C合成的第一步,環(huán)化2,3-氧化角鯊烯生成葫蘆二烯醇;兩個P450基因Csa3G903540和Csa6G088160分別負責催化葫蘆素C合成的第二步和第三步;ACT基因Csa

3、6G088700負責催化葫蘆素C合成的最后一步。同時發(fā)現兩個bHLH型轉錄因子Bl(Bitter leaf)和Bt(Bitter fruit)能夠直接調控這9個合成基因的表達,其中Bl控制著黃瓜葉片中苦昧的合成,Bt控制著黃瓜果實中苦味的合成。在野生黃瓜向栽培黃瓜馴化過程中,控制果實苦味的Bt基因受到選擇。Bt基因啟動子上的兩個關鍵突變:SV-2195和SNP-1601,是黃瓜果實無苦味馴化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我們利用共表

4、達、共調控的方法發(fā)現了一個ATP-binding cassette(ABC)家族的轉運蛋白基因CsABC1,該基因定位的黃瓜葉片中細胞的液泡膜上,依靠H+離子驅動,負責將葫蘆素C從細胞質運輸到液泡中。并采用酵母微粒體囊泡轉運體系以及蟾蜍卵母細胞表達體系對CsABC1的功能進行了驗證,這是首次在植物中克隆三萜化合物轉運蛋白,將為植物三萜的運輸研究提供指導作用。本論文的發(fā)現不僅幫助育種家進行分子輔助育種,并且可以效仿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代謝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