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山東大學醫(yī)學院解剖教研室李振華,,一、腦發(fā)育概況,中樞神經來自外胚層的髓板,髓板先演變?yōu)樯窠洔蟦eural groove,然后變?yōu)樯窠浌躰eural canal。神經溝首先在頸髓上部閉合成神經管,由此向前閉合至腦的頭端(前神經孔,以后形成終板),向后閉合至脊髓尾端。中樞神經的進一步發(fā)育也按同樣方向進行。所以,腦的不同部分是在不同的時期發(fā)育成熟的(異時成熟)。,一、腦發(fā)育概況,在頭部,神經管擴大成數個腦泡。最靠頭

2、端的腦泡將來發(fā)育成前腦(紅色和黃色),后方的幾個腦泡發(fā)育成腦干(藍色)。與此同時,神經管形成兩個彎曲:頂曲parietal flexure和頸曲cervical flexure。盡管這時的腦干還是一個均勻一致的結構,但已能夠辨認出將來的中腦mesencephalon 、腦橋pon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和小腦cerebellum 的部位。,一、腦發(fā)育概況,腦干的發(fā)育比前腦快,在胚胎發(fā)育的第2個月,當端腦還是一個薄

3、壁的腦泡時,腦干內的神經細胞己經開始進行分化(腦神經的出現)。視泡由間腦發(fā)育而成。端腦泡位于間腦前方,最初是單個的腦泡(奇端腦),但不久即向兩側擴展形成兩個大腦半球。,一、腦發(fā)育概況,前腦在胚胎發(fā)育第3個月時增大。端腦和間腦借端間腦溝telodiencephalic sulcus分開。嗅球的原基來自兩半球的腦泡垂體的原基和乳頭隆起來自間腦底。腦橋曲在小腦原基和延髓之間形成一條橫向的深溝。小腦的下面緊貼于延髓背面膜狀的薄壁上。

4、,一、腦發(fā)育概況,在胚胎發(fā)育第4個月,大腦半球的生長超過腦的其他部分,此時端腦的發(fā)育速度由初期的較慢而變?yōu)樽羁?。半球外側面中部生長較慢,被周圍生長較快的部分覆蓋,形成腦島。,一、腦發(fā)育概況,在胚胎第6個月,從半球表面仍可看見腦島。原來光滑的半球表面首次出現了腦溝和腦回。神經管和腦泡的壁隨著發(fā)育由薄變厚,壁內含有神經細胞和神經束,形成真正的腦組織。,一、腦發(fā)育概況,由一側半球發(fā)育的神經纖維經過奇端腦前壁至另一側半球,該處增厚形成連合板,發(fā)

5、育成連接兩側半球的連合系,其中最大的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在發(fā)育過程中,半球體積向尾側明顯增大,形成尾突,最終導致間腦被完全掩蓋。,二、腦室系統(tǒng)的發(fā)育,腦各部內均有不同形狀和大小的腔。在胚胎發(fā)育中,神經管和腦泡的原始腔隨腦泡壁的增厚而變得很小。低等脊椎動物的脊髓仍保留著中央管central canal。人類的中央管管腔完全閉合,在脊髓橫斷面上,原來中央管的位置上僅可見原襯貼在管壁上的幾個細胞。腦內的腔仍保留并形

6、成腦室系統(tǒng),內含腦脊液。室腔在間腦內形成第三腦室third ventricle;在中腦內縮細,形成中腦水管;第四腦室fourth ventricle位于延髓、腦橋和小腦之間。,二、腦室系統(tǒng)的發(fā)育,側腦室呈弓狀在半球的冠狀切面上被切為兩部分。這種形狀是由于胚胎發(fā)育過程中半球并非同等的向各個方向擴展,而是形成近似半環(huán)形的發(fā)育軌跡所致。半環(huán)形的中部形成腦島insula,位于半球外側壁深面的外側窩底,并被鄰近的腦蓋opercula覆蓋。因此,

7、在半球表面僅見一深裂隙,即外側溝sulcus lateralis。,三、腦干的發(fā)育,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神經管分為數個縱行區(qū):側壁的腹側半分化較早,稱為基板basal plate,是運動神經細胞的發(fā)源地。側壁的背側半分化較晚,稱為翼板alar plate,是感覺神經細胞的發(fā)源地?;搴鸵戆逯g的區(qū)域是內臟神經細胞的形成部位。在脊髓和腦干仍可辨認出這種結構排列,這方面的知識可有助于理解腦各部的結構。在間腦和端腦,基板和翼板的這種衍化

8、關系不易確認。,三、腦干的發(fā)育,在腦干內,神經管盡管因中央管擴大成為第四腦室而發(fā)生了變化,但仍可辨認出其縱行結構。在菱形窩底由于神經管變扁且中央管后壁敞開,原來腹背排列的運動性基板,內臟運動區(qū),內臟感覺區(qū)和感覺性的翼板變?yōu)閮韧鈧扰帕?軀體運動區(qū)居內側,向外依次是內臟運動區(qū),內臟感覺區(qū)和軀體感覺區(qū)。腦神經核在延髓內按這種基本方式排列。,,,,,運動性基板,,內臟運動區(qū),,內臟感覺區(qū),,感覺性翼板,,三、腦干的發(fā)育,盡管延髓、腦橋和中腦各

9、有變化,但腦干的結構是一致的。三部分都具有種系發(fā)育中古老的部分——被蓋tegmentum,內含腦神經核團。在延髓和腦橋水平,被蓋后方有小腦覆蓋,在中腦被蓋后方為頂蓋tectum, 即四疊體quadrigeminal body。腦干基底部主要含有起自端腦的大量下行纖維束,形成延髓的錐體、腦橋的基底部和中腦的大腦腳cerebral peduncles。,三、腦干的發(fā)育,在中腦,腦室系統(tǒng)明顯縮小,形成中腦水管(cerebral aqued

10、uct)。在發(fā)育過程中,由于中腦被蓋體積增大,神經管腔逐漸縮細。神經管的原始結構仍完好地保留著:腹側為基板的運動部分,包括動眼神經核和滑車神經核(支配眼外肌),紅核和黑質(錐體外系);背側部有由翼板衍化的感覺結構,即頂蓋,為視覺和聽覺傳導路的中繼站。,,,,被蓋,,頂蓋,,基底部,,錐體,,大腦腳底,四、前腦的發(fā)育,在神經管前部形成以下幾個腦泡:后腦泡hindbrain vesicle(或稱菱腦泡)、中腦泡midbrain vesicl

11、e、間腦泡interbrain vesicle和終腦泡endbrain vesicle或稱端腦泡telecephalon vesicle。腦泡側壁增厚發(fā)育成腦實質,逐漸分化出神經細胞及神經膠質。腦泡的發(fā)育首先是從菱腦泡開始的,逐漸擴展到中腦泡和間腦泡,終腦泡的發(fā)育最遲。終腦泡發(fā)育時,其兩側突出形成兩個薄壁的腦泡,這樣,端腦可分為三部分:兩側為對稱的半球腦泡hemispheric vesicle和不對稱的中部,后者后來發(fā)育成為第三腦室

12、前壁(終板Lamina terminalis)。,,,,菱腦泡,,中腦泡,,間腦泡,,端腦泡,四、前腦的發(fā)育,隨著終腦泡的擴展,尤其是向尾側的擴展,間腦逐漸被覆蓋,二者間的界線也不斷發(fā)生移位。此界線最初呈冠狀位,后來越來越傾斜,最后呈矢狀位形成間腦的側界。間腦就完全移位于兩大腦半球之間,在腦表面幾乎看不到。原來依次排列的中腦、間腦和端腦,到發(fā)育成熟時變成了互相套入重疊的位置關系。,四、前腦的發(fā)育,間腦可分為上下重疊排列的四層:上丘腦、

13、背側丘腦、底丘腦和下丘腦,這種簡單的層次排列在胚胎腦可以看得很清楚。但由于間腦各部分在發(fā)育過程中不均衡的生長,使各部的位置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背側丘腦的異常增大和下丘腦在灰結節(jié)處的擴展,成為發(fā)育成熟的間腦各部分結構位置的決定性因素。,四、前腦的發(fā)育,上丘腦epithalamus由兩側的韁和松果體組成,韁是嗅覺中樞和腦干間聯系纖維的神經元轉換站。由于背側丘腦的體積增大,其背側的上丘腦被推向內側,使其看起來好象僅僅是背側丘腦的附件而已。背

14、側丘腦dorsal thalamus是上行纖維束的最后一個神經元交換站。它和大腦皮質有往返的纖維聯系。,四、前腦的發(fā)育,底丘腦subthalamus是中腦被蓋的延續(xù),含有錐體外系的核團(包括未定帶、底丘腦核、蒼白球),被認為是間腦的運動區(qū)。蒼白球globus pallidus是間腦的一部分,在間腦發(fā)育過程中,由于內囊纖維的長入,使蒼白球與間腦的其他核團分離開,移位至端腦內。蒼白球僅有一小的殘余腳內核nucleus entopedunc

15、ularis仍在內側,在間腦的網狀結構內。由于蒼白球是錐體外系的組成部分,按邏輯應包括在底丘腦內。,四、前腦的發(fā)育,下丘腦hypothalamus位于最底層,構成了間腦的底,神經垂體由此伸出。下丘腦是植物性神經系最高級的調節(jié)中樞。,,四、前腦的發(fā)育,端腦telencephalon在胚胎腦泡的發(fā)育中包括四部分,其中有些發(fā)育早一些,有些發(fā)育晚一些,這四部分是舊皮質paleocortex、紋狀體striatum 、新皮質neocortex和原

16、皮質archicortex。舊皮質是大腦半球最古老的部分,它構成腦的底部,并和嗅球olfactory bulb及附近的舊皮質共同組成狹義的嗅腦rhinencephalon。紋狀體在舊皮質上方發(fā)育而成,雖然在腦表面看不到,但它們也和大腦皮質一樣,由腦泡壁發(fā)育而成。,四、前腦的發(fā)育,大腦皮質的最大的部分為新皮質neocortex,新皮質是最晚發(fā)育的部分。在腹側,它圍繞新、舊皮質的過渡區(qū)——-腦島。半球內側壁由腦的古老部分——原皮質構成,它

17、和附近的皮質一起卷繞形成海馬。發(fā)育成熟腦的各部分的相互位置關系是由新皮質的高度發(fā)育擴展所決定的。由于新皮質的高度發(fā)育,使舊皮質和島葉的過渡皮質陷人腦的深部,原皮質也移向腹側,變?yōu)殡蓦阵w背面的薄層灰質 。,四、前腦的發(fā)育,在大腦半球發(fā)育過程中,各部分并不是同等的向各個方向生長增大,而主要向腦的尾側和基底方向擴展,這樣形成了顳葉,最后顳葉又折轉向前發(fā)育,因此形成了一個環(huán)形的旋轉運動。額葉也出現了程度較輕的環(huán)形旋轉。旋轉是圍繞腦島進行的。

18、除腦島深面的殼核putamen沒有旋轉外,腦的其余結構都參與了旋轉,因此發(fā)育成熟的腦呈弓狀外形。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的前角和下角也形成這樣的弓形。尾狀核caudate nucleus也參與了旋轉,并與側腦室的弓形走向十分一致。,四、前腦的發(fā)育,原皮質的主要部分——海馬hippocampus,從最初的背側部轉移至基底部,繼而到達顳葉。在胼胝體背面的原皮質的其余部分形成了胼胝體背面的灰被induseum griseu

19、m(胼胝體上回)和胼胝體下面的穹窿fornix,因此,原皮質也呈弓狀外形。胼胝體corpus callosum也向尾側擴展,但由于其發(fā)育較晚,在大腦半球的旋轉即將結束時才開始,因此胼胝體并沒有完全沿著半球旋轉的軌跡延伸。,,,,,舊皮質,,紋狀體,,新皮質,,原皮質,,灰被,,穹隆,,海馬,,脊神經節(jié)內的神經元來自神經板外側區(qū),它們不參與形成神經管,但仍保留在兩側成為神經嵴(spinal crest)。因此,可把脊神經節(jié)看做是位于周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