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學歷史教育教學資訊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3年中學歷史教研信息擷英,廣州市中學歷史教研會理論組,全國中學歷史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10月洛陽會議)2013年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12月成都會議)公共史學慕課環(huán)境史書目社會生活史書目,全國中學歷史專業(yè)委員會2013年年會(10月洛陽會議),《歷史問題共同研究與歷史認識跨越國境》 步平先生一、歷史認識跨越國境的努力中日韓三國歷史問題共同研究現(xiàn)狀 第一階段成果2002

2、-2005 《東亞三國的近現(xiàn)代史》 第二階段成果2006-2012 《跨越國境的東亞近現(xiàn)代史》,二 關于“中日歷史問題”,1 歷史認識問題  是否承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zhàn)爭責任  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歷史史實2 歷史遺留問題  遺棄化學武器處理  中國戰(zhàn)爭受害者訴訟3 歷史上產(chǎn)生的領土島嶼歸屬問題4 歷史研究的視角、理論與方法問題,中日歷史問題的三層面,政治層面――關于戰(zhàn)爭的

3、 侵略性質的判斷,反省《舊金山和約》第11條, “接受遠東國際審判法庭及盟國在日本國內和外國的法庭上對戰(zhàn)爭犯罪的審判”。1972年中日聯(lián)合聲明 “痛感日本國過去由于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保梗罚改曛腥蘸推接押脳l約1992年日本天皇訪華期間表態(tài)1995年村山富市首相談話,翻案1956年 “大東亞戰(zhàn)爭肯定論” 對“自虐”的攻擊80年代中 戰(zhàn)后40年政治總清算 “東京審判史觀”90年代

4、中 自由主義史觀 新歷史教科書編篡會 扶桑社歷史教科書 首相參拜靖國神社,和平道路為什么被質疑?,一 戰(zhàn)后處理的不徹底性--東京審判的缺陷 忽視對亞洲民眾傷害的審判--“亞洲不在” 天皇逃避戰(zhàn)爭責任的追究二 冷戰(zhàn)開始與美國態(tài)度的改變--亞洲不沉的航空母艦三 保守派政治家挑戰(zhàn)和平秩序--否認侵略戰(zhàn)爭責任、修憲四 國際秩序的演變--日本和平力量的削弱五 信息的錯位--媒體的關注點,感情層面――兩國民眾歷史 體驗的不對

5、稱,關于戰(zhàn)爭歷史的集體記憶 集體歷史記憶的相互溝通日本人集體歷史記憶的缺陷 戰(zhàn)爭被害與戰(zhàn)爭加害學者--民眾,民眾歷史體驗的不對稱,日本如何看待中日戰(zhàn)爭?,多元化的日本社會基本立場――反戰(zhàn) 70%:對中國――侵略戰(zhàn)爭  譴責軍國主義 思考民眾戰(zhàn)爭責任與戰(zhàn)后責任  批評軍國主義 民眾無責任  戰(zhàn)爭逐漸擴大有種種原因,有種種選擇?。玻埃ィ褐袊姆慈?、排日引起沖突(否認侵略)戰(zhàn)后日本知識分子關于戰(zhàn)爭的思考 反省民族主義走

6、向極端化 反省民族差別意識 反省知識分子無作為歷史教科書的“改善”與“改惡”,學術層面――研究方法 的差異,一 歷史發(fā)展趨勢必然性與歷史事件的偶然性二 實證研究與價值判斷的關系三 歷史體驗不同導致的視角差異四 歷史教育側重面不同導致的認識錯位 科學性與精確性方法的運用,新形勢下的中日歷史問題,1 日本社會整體右傾化導致歷史問題突出  保守派政治家妄言--歷史問題政治化2 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速度放緩  銷毀

7、處理遺棄化學武器 戰(zhàn)爭受害問題的政治解決 3 歷史上產(chǎn)生的領土島嶼歸屬問題激化  與國家關系、民眾感情密切聯(lián)系4 歷史研究的視角、理論與方法問題 缺乏冷靜、安靜的國際環(huán)境,三 中日歷史問題的個案剖析,1 靖國神社問題的本質在哪里?2 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核心是什么3 釣魚島問題的歷史,把握靖國神社的問題點,1 戰(zhàn)前與戰(zhàn)后靖國神社地位的變化  國家神社--宗教法人2 戰(zhàn)后圍繞靖國神社國有化爭論的核心  否定軍國主義教育,

8、推動和平教育  否定祭政一致原則,堅持政教分離原則3 甲級戰(zhàn)犯合祀--強化肯定侵略戰(zhàn)爭4 政府首腦參拜--迎合靖國參拜法案,把握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問題點,1 戰(zhàn)前與戰(zhàn)后歷史教科書的差異  戰(zhàn)前 “皇國史觀” 國定制教科書  戰(zhàn)后 否定軍國主義 審定制教科書2 戰(zhàn)后圍繞歷史教科書的“改善”與“改惡”  對日本戰(zhàn)爭責任的認識  對軍國主義和“皇國史觀”的否定  對和平道路的追求  家永三郎的教科書訴訟3 扶桑社歷史教

9、科書的問題與影響  “皇國史觀”的抬頭――與和平道路背道而馳  極低的采用率――教育界的警惕 與不使用扶桑社歷史教科書的日本民眾共同抵制右翼歷史教科書,結  語,1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不僅是論戰(zhàn)的口號,也是我們自身的追求2 尊重歷史史實,重視實證研究  正確處理政治與歷史的關系,加強科學性研究3 擴大視野,面向國際社會  認識中國走向世界的要求4 歷史認識需要跨越國境  突破狹隘歷史認識,《關于高考歷史學科命題

10、和高中教學改革的報告》 劉芃先生 第一個問題關于目前歷史高考與高中歷史教學的關系。( “栽樹”與“逮兔子”)困惑原因:一是高中歷史教學、歷史高考與歷史教材的關系。 二是文本的呈現(xiàn)形式問題。 三是內容的構建不同。 四是要求程度不同。,,第二個問題高中歷史教學與歷史高考差距拉大的主要表現(xiàn)。 一是教學的模塊化和歷史本身線性化特點的關系。(即歷史階段特征和線索問題,就是通史體例)二是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視野與當代歷

11、史研究學術發(fā)展方向的關系。 三是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我們教學的深度問題。 四是題目的呈現(xiàn)形式與知識結構之間的差別。,,第三個問題:怎么辦。 一是改變教學觀念。變授業(yè)為解惑、變解惑為傳道二是要整合教材。把模塊化的內容變成時序性的內容 三是綱舉目張。歷史特征 四是擴大材料視野。,,初中組展示課:中國人民大學附中王純《遼、西夏與北宋并立》濟南市陽光100中學董藝《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廣州市第四十一中學陳婉珊《海峽兩

12、岸的交往》寧夏銀川市第十四中學劉斌《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zhàn)》高中組展示課:海南中學鄭鋒《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河南濟源一中張建波《近代西方代議制》湖北十堰市東風高中張群《辛亥革命》浙江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陳亞莉《卓爾不群的雅典》,2013年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12月成都會議),主題“聚焦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研討問題: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銜接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中學歷史課堂的史

13、料教學中學歷史課堂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學生認知結構與歷史知識構建,,《考古學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霍巍先生“中國考古學的誕生與前行”“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考古學”(世界性、綜合性、公眾性)《〈歷史教學〉與歷史教學熱點》 柳文全先生開展草根研究,積極撰文投稿,初中示范課:四川師大附實第一中學高增平《教育和科學技術》 成都育才中學葉德元《可愛的四川之濃郁的民俗文化》高中示范課:蘇州吳中區(qū)甪直中學高月新《

14、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建立》 重慶實驗中學秦方紅《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順乎世界之潮流》,公共史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因其強調史學的實用性,故又稱“應用歷史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羅伯特·科雷稱其“幫助歷史學家就業(yè)和將歷史方法應用于學院之外的諸多領域(包括政府 、新聞媒體、歷史遺址和博物館)的學問”。王希:公共史學運動代表了史學界內部的一種反思,一種對傳統(tǒng)史學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一種對專業(yè)史學內涵、方法和功能的質疑。,,全國

15、首屆公共史學研討會( 2013年5月重慶,重慶大學主辦),研討會內容一、公共史學:歷史、概念與理論 公共史學的學術與政治、公共史學的理論基礎與學科框架、公民史學的定義與內涵、論仿真史學二、公共史學的實踐上海文革口述史的實踐及體會 、重慶對文革親歷者回憶的搶救工作、公眾史學與城市記憶 、消費歷史與大眾文化 、公眾史學與新媒體 、歷史記錄的公民參與及媒體實踐 、民間記憶計劃與公眾參與歷史記錄 、自媒體時代的公眾史學 三、公共史學

16、的教學與在中國發(fā)展的前景回顧與展望——檢視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在“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課程”的發(fā)展歷程、公眾史學的學科建設:中國模式的探索 、建立以公眾史學為主體的歷史學研究生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體系四、紀錄片展映《孩子的村子》,中國首屆公共史學會議(2013年11月蘇州,上海師范大學主辦),慕課,慕課,簡稱“MOOC” : “M”代表Massive(大規(guī)模) “O”代表Open(開放) “O”代表Online(在線) “C”代表Cour

17、se(課程)。2008年由加拿大專家提出,意指大規(guī)模的網(wǎng)絡開放課程。 慕課這一大規(guī)模在線課程掀起的風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譽為“印刷術發(fā)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xiàn)“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國際:Coursera、edX和Udacity是最有影響力的“三巨頭”,前兩個均進入中國??珊箤W院(Khan Academy) 國內:華東師大慕課中心 C20慕課聯(lián)盟 “翻轉

18、式課堂” 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歷史頻道——愛課程網(wǎng)(教育部主辦),環(huán)境史書目,《自然的經(jīng)濟體系:生態(tài)思想史》(美)唐納德·沃斯特《環(huán)境史研究敘論》梅雪芹 《環(huán)境史學的起源和發(fā)展》包茂紅 《什么是環(huán)境史》(美)唐納德·休斯《大地與人類演進:地理學視野下的史學引論》(法)呂西安?費弗爾《火之簡史》(美)斯蒂芬·派因《陽光下的新事物-20世紀世界環(huán)境史》(美)麥克尼爾《環(huán)境史:從人與自然的關系

19、敘述歷史》田豐、李旭明主編,環(huán)境史書目,《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美)帕慕克 《這片開裂的土地:印度生態(tài)史》(?。R德哈夫·加吉爾、拉馬錢德拉·古哈 《鄉(xiāng)村里的推土機》(美)亞當·羅姆編著《工業(yè)革命以來的英國環(huán)境史》(英)克拉普 《哥倫布大交換》(美)艾爾弗雷德·克羅斯比 《萊茵河:一部生態(tài)傳記》(美)馬克·喬克《破壞和破壞者:澳大利亞環(huán)境史》(澳)杰弗里·

20、博爾頓《土地的變遷:新英格蘭的印第安人、殖民者和生態(tài)》(美)威廉·克羅農(nóng) 《毒島:日本工業(yè)病史》(美)布雷特·雷·沃克 《瘟疫與人》(美)威廉.H.麥克尼爾《徘徊在人與自然之間--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史探索》王利華,社會生活史書目,《文明的口味:人類食物的歷史》(英)菲利普·費爾南多-阿梅斯托 《帝俄時代生活史:歷史人類學研究(1700-1917年)》(俄)米羅諾夫《身體的歷史》(法)阿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