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脂肪性質鑒定及脂質組學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第一部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種常以右心室壁脂肪纖維化浸潤為特征性病理改變的罕見心肌病。目前已知人體脂肪可分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功能包括儲存能量及產生激素等,而棕色脂肪功能則以在遇冷時產熱為主。白色脂肪可以在生命周期內不斷從間質細胞分化產生,而棕色脂肪則在胚胎階段

2、分化發(fā)育并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白色脂肪的分化發(fā)育的重要調控分化因子為PPAR-γ及RXR,而棕色脂肪則為PRDM16及PGC-1因子?,F有觀點認為正常心表脂肪屬于白色脂肪,但也有報道發(fā)現心表脂肪可見棕色脂肪標志物解偶聯(lián)蛋白(Uncoupling protein-1,UCP-1)表達,提示其可能為棕色脂肪。ARVC脂肪浸潤多數由心外膜向心內膜方向推進,而心外膜可以分化為心表脂肪,所以不能排除ARVC脂肪可能是由于心表脂肪或心外膜脂肪過度病

3、理性浸潤造成的。ARVC究竟為白色或棕色脂肪尚未見報道,ARVC脂肪性質的鑒定對于補充鑒別目前ARVC脂肪細胞來源多種不同細胞系及脂肪化機制有重要提示意義。
  研究目的:旨在明確ARVC浸潤部位脂肪性質。
  研究方法:獲取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右心室全層心室壁組織(n=8)、人胸骨上窩脂肪(n=10)、人前縱隔脂肪(n=10)、人心表脂肪(n=10)及人皮下脂肪組織(n=10),通過UCP-1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蛋白免疫印

4、跡法鑒定以上部位脂肪中是否有陽性表達;同時,借助Masson三色染色及HE染色鑒定脂肪細胞形態(tài)特征。
  研究結果:綜合免疫組織化學和蛋白免疫印跡實驗結果顯示,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右室浸潤脂肪為UCP-1陰性,而人胸骨上窩脂肪及人前縱隔脂肪皆可見到UCP-1陽性表達。人心表脂肪及人皮下脂肪組織中UCP-1全部為陰性。形態(tài)學方面,ARVC浸潤脂肪符合白色脂肪細胞特征:脂肪細胞直徑介于15-150um之間,細胞邊界清楚,細胞為一單個大的

5、脂滴所填充,核扁平位于細胞邊緣。人胸骨上窩脂肪及人前縱隔脂肪中可見到散在的呈棕色脂肪形態(tài)的細胞:脂肪細胞直徑介于10-25um之間,細胞邊界不清,為多個細小脂滴顆粒所填充,核橢圓位置不定。人心表脂肪及人皮下脂肪則呈典型白色脂肪特征。
  研究結論: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右室浸潤脂肪為白色脂肪。人胸骨上窩脂肪及人前縱隔脂肪中含有棕色脂肪。人心表脂肪及人皮下脂肪為白色脂肪。
  第二部分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

6、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ARVC)是一種常以右心室壁脂肪纖維化浸潤為特征性病理改變的罕見心肌病。脂肪纖維化浸潤隨著ARVC病程延長逐漸加重,臨床尚無有效逆轉這種脂肪浸潤的措施。對于ARVC浸潤脂肪組份及變化的了解可為今后更進一步了解其脂肪化機制及臨床早期鑒定ARVC脂肪甚至臨床干預脂肪化提供理論依據。
  研究目的:通過液相色譜-質譜分析ARVC右心室浸潤脂肪脂質組學區(qū)

7、別于正常右心室心表脂肪的特征。
  研究方法:切取液氮中保存的ARVC右心室浸潤脂肪(n=32)與正常右心表脂肪(n=10)約50mg,震蕩破碎后用HPLC級二氯甲烷-甲醇混合液(體積比2∶1)提取45mg當量組織中所含總脂質。用于進行正負離子模式檢測的總脂質通過高效液相色譜初步分離后進行質譜(Thermo Q-Exactive)分離檢測。原始數據過濾采用數據依賴性二級質譜鑒定(data dependent MS/MS),經Lip

8、id Search或Trace Finder數據庫搜索后分別采集正負離子模式掃描范圍240-2000和200-2000內的數據。各大類脂質原數據經內部歸一化處理后進行多元統(tǒng)計分析及差異代謝物層次聚類等分析后鑒定兩組之間潛在的脂質分子標志物。
  研究結果:質譜分析共檢測到599種脂質,ARVC右心室浸潤脂肪與正常右心室心表浸潤脂肪所含脂質成份一致,但主成份分析顯示二者脂質分布差異較為明顯。相對于正常心臟右心室心表脂肪,ARVC右心

9、室浸潤脂肪組織中含量相對升高的脂質分子有87種,相對下降的有69種,差異脂質分子主要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上升24種,下降10種),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PC)(上升23種,下降9種),心磷脂(cardiolipin,CL)(上升7種,下降22種)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上升11種,下降12種)。ARVC浸潤脂肪中縮醛磷脂酰膽堿PC(

10、16∶0p/18∶2)及PC(16∶0p/20∶4)顯著降低。ARVC脂肪中含16∶1及18∶3側鏈的TG分子如TG(16∶0/16∶0/16∶1)(p<0.01),TG(16∶1/16∶1/18∶1)(p<0.001),TG(16∶1/18∶1/18∶2)(p<0.001),TG(16∶1/18∶1/18∶3)(p<0.001)及TG(20∶1/18∶1/18∶3)(p<0.001)等都在ARVC中顯著降低,而軟油酸(palmitol

11、eic acid,16∶1)(p<0.01)及亞麻酸(linolenic acid,18∶3)(p<0.01)在ARVC脂肪中顯著升高;同時ARVC脂肪中硬脂酸(stearic acid,18∶0)顯著降低(p<0.01),而含硬脂酸總脂質兩組間無顯著差異。通過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確定ARVC右心室浸潤脂肪與正常右心表脂肪的候選脂質分子包

12、括CL(18∶2/18∶2/18∶2/18∶1)(AUC=0.98,95%CI0.883-1),CL(18∶2/20∶3/18∶2/18∶1)(AUC=0.98,95%CI0.883-1),TG(16∶1/16∶1/18∶1)(AUC=0.98,95%CI0.888-1)及TG(16∶1/18∶1/18∶3)(AUC=1,95%CI0.916-1)。
  研究結論:ARVC右心室浸潤脂肪與正常右心室心表脂肪脂質組學特征存在較明顯差

13、別:ARVC右心室浸潤脂肪中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膽堿及心磷脂等磷脂,甘油三酯及甘油二酯等中性脂,及脂肪酸分布相對于正常心表脂肪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或降低,說明ARVC脂質代謝紊亂是多方面的。ARVC浸潤脂肪中縮醛磷脂酰膽堿顯著降低,提示氧化應激增加。ARVC浸潤脂肪中可能存在利用軟脂酸、軟油酸等脂質分子合成相應甘油三酯分子障礙或包含這些脂肪酸鏈的甘油三酯分子被過度水解。ARVC浸潤脂肪中硬脂酸顯著降低,而含硬脂酸總脂質無明顯降低,提示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