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在Geoffrey Leech(1983), Penelope Brown& Steve Levinson(1987)等國外語言學家的影響下,語用含糊的研究在國內開始受到重視。隨著俞東明(1997),何自然(1990,2000)和侯國金(2005)等學者的研究,語用含糊逐漸成為獨立的研究范疇。由于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語用含糊語用功能的分析,而結合具體語料分析語用含糊生成和理解的研究較少,本文將以維索爾倫(2000)

2、順應理論為理論框架分析語用含糊的生成和理解。本文將從語境順應,結構順應,動態(tài)順應和順應的意識程度這四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克服了大多數(shù)研究僅限于從語境順應角度研究的局限性。
  新聞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的理論和原則。新聞中語用含糊的分析,是以語用學和新聞學的跨學科研究為支撐,從而使語用含糊的研究更系統(tǒng),更全面。因此本文將專注于研究新聞記者在新聞中語用含糊的使用以及受眾對語用含糊的理解。選擇2012年倫敦奧運新聞為語料,不僅是

3、為了確保語料的時新性,而且因為其涉及到政治,經濟,體育和商務等各個領域,可以在各種語境中分析語用含糊。本文從六份主要的嚴肅性報紙(《每日鏡報》,《衛(wèi)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中國日報》,《環(huán)球時報》)中隨機選取語用含糊的相關語料,通過描述性分析和文獻分析,結合新聞的特點,指出之所以在新聞中使用語用含糊是因為新聞記者在動態(tài)中,有意識的通過感知與表征,計劃和記憶順應語境,以實現(xiàn)新聞記者的自我保護、保護報道對象的隱私、維護道德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