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像診斷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影像診斷,,第一節(jié) 腦,,檢查技術,X線檢查:包括顱骨平片和腦血管造影。CT檢查:包括平掃、增強、CTA、CT灌注MRI檢查:包括平掃、增強、MRA、MRS功能性MRI:DWI、DTI、PWI、fMRI,正常X線表現(xiàn),顱骨骨質為高密度。顱縫、鼻竇、乳突為低密度。腦實質不能明確顯示。腦室和蛛網(wǎng)膜下腔不能分辨。DSA檢查顯示大腦動脈環(huán)(介入放射學詳解)。,正常CT影像表現(xiàn),顱骨:骨質為高密度,顱底諸孔、鼻竇、

2、乳突為低密度。腦實質:包括大腦(額、顳、頂、枕、島葉)、小腦、腦干(等密度改變,皮質密度略高于髓質)。腦室系統(tǒng):包括雙側腦室、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由室間孔和中腦導水管相連(低密度改變)。蛛網(wǎng)膜下腔:包括腦溝、腦裂和腦池(低密度改變),其中腦池有鞍上池、側裂池、縱裂池、橋小腦角池等。增強掃描:正常腦實質輕度強化(等密度);腦血管、硬腦膜、垂體及松果體等結構明顯強化(高密度)。,,正常MR影像表現(xiàn),顱骨:板障和皮下脂肪在T1WI和T

3、2WI均為高信號;內外板和腦膜T1WI和T2WI均為低信號。腦實質: T1WI腦髓質信號高于皮質,T2WI腦髓質信號低于皮質?;坠?jié)區(qū)灰質核團同皮質信號,由內到外為尾狀核、內囊、豆狀核、外囊、屏狀核、最外囊。腦脊液: T1WI低信號,T2WI高信號,水抑制低信號。血管:因“流空效應”在T1WI和T2WI均為低信號,血流緩慢時為高信號。增強:表現(xiàn)同CT。腦功能成像:各有不同。,顱腦基本病變CT表現(xiàn),平掃表現(xiàn) 高密度病灶:

4、新鮮血腫、鈣化和富血管性腫瘤。 等密度病灶:見于某些腫瘤、血腫、血管性病變等。 低密度病灶:見于炎癥、梗死、水腫、囊腫和膿腫等。 混合密度病灶:為各種密度混合存在病灶,見于某些腫瘤、血管性病變、膿腫。,顱腦基本病變CT表現(xiàn),增強表現(xiàn) 均勻性強化:見于腦膜瘤、轉移瘤、神經(jīng)鞘瘤、動脈瘤和肉芽腫等。 非均勻性強化:見于膠質瘤、血管畸形等。 環(huán)形強化:見于腦膿腫、結核瘤、膠質瘤、轉移瘤等。

5、 無強化:見于腦炎、囊腫、水腫等。 灌注成像:低灌注見于腦缺血,高灌注見于腦腫瘤。,顱腦基本病變CT表現(xiàn),腦結構改變 占位效應:局部腦組織推移,腦溝、裂、池、腦室變窄或閉塞,中線向對側移位。 腦萎縮: 皮質萎縮-腦溝、池和裂增寬。 髓質萎縮-腦室擴大。 腦積水: 交通性腦積水-腦室系統(tǒng)普遍擴大。 梗阻性腦積水-梗阻近側

6、腦室擴大。,顱腦基本病變CT表現(xiàn),顱骨改變 外傷:骨折,顱縫分離。 病變:炎癥、腫瘤。 侵犯性改變:顱內腫瘤致顱骨受壓、吸收、破壞。,顱腦基本病變MR表現(xiàn),腫塊: 1.一般腫塊含水量高,呈長T 1長T2信號。 2.脂肪類腫塊,呈短T 1長T2信號。 3.含順磁性腫塊呈短T 1短T2 信號。 4.鈣化和骨化

7、腫塊,呈長T 1短T2 信號。囊腫: 1.含液囊腫,呈長T 1長T2信號。 2.含粘液蛋白和類脂囊腫,短T 1長T2信號。水腫 :腦組織水腫呈長T 1長T2信號。,顱腦基本病變MR表現(xiàn),出血: 1.急性血腫: T 1WI和T2WI呈等或稍低信號。 2.亞急性血腫:血腫周圍信號增高并向中心延伸。 3.慢性血腫: T 1WI和T2WI均呈

8、高信號。 4.囊變期:呈長T 1長T2信號,周圍低信號環(huán)明顯。梗塞: 1.超急性期:T 1WI和T2WI正常,彌散像呈高信號。 2.急性期:呈長T 1長T2信號,彌散像呈略高信號。 3.纖維性修復期:呈長T 1短T2 或長T2信號。,顱腦疾病診斷,1、腦腫瘤及囊腫: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顱 咽管瘤、神經(jīng)鞘瘤,蛛網(wǎng)膜囊腫。2、顱腦外

9、傷:顱骨骨折,顱內血腫,腦挫裂傷。3、腦血管疾?。耗X梗塞、腦出血、腦血管畸形。4、感染性疾?。耗X膿腫,腦炎,腦結核,寄生蟲。5、脫髓鞘病變:多發(fā)性硬化。6、先天性疾?。夯屹|異位,胼胝體發(fā)育不良。7、精神疾?。篈D、抑郁癥、精神分裂征。,星形細胞瘤,顱內最常見腫瘤。病理分為1-4級,1級良性,2級良惡性交界,3級以上為惡性。CT:好發(fā)于白質。 1-2級:腫瘤呈低密度,分界清楚,占位效應輕,無或輕度強化,周圍水腫較

10、輕。 3-4級:腫瘤混雜密度,邊界不清,形態(tài)不規(guī)則,內有壞死、鈣化和出血,不規(guī)則環(huán)形伴壁結節(jié)強化,占位效應和瘤周水腫明顯 。,MR:T 1WI呈稍低或混雜信號, T 2WI呈均勻或不均勻性高信號,增強呈花環(huán)狀強化,DWI呈略高信號,DTI可以顯示腦白質破壞。鑒別: 1級低密度無強化腫瘤應與以下病變鑒別: 1)腦梗死: 2)蛛網(wǎng)膜囊腫: 3)膽脂瘤: 環(huán)形強化腫瘤應與以下病變鑒別:

11、 1)腦膿腫: 2)轉移瘤: 3)血管母細胞瘤。,星形細胞瘤,膠質瘤,膠質瘤,腦膜瘤,起源于:蛛網(wǎng)膜粒帽細胞。好發(fā)于:矢狀竇旁、腦凸面、蝶骨嵴、嗅溝、橋小腦角、大腦鐮或小腦幕,少數(shù)位于腦室。CT:1.多以廣基與硬腦膜相連。 2.形態(tài)多呈類圓形;3.境界清楚,邊緣光滑。4.呈等或略高密度,常見點狀鈣化。 5.瘤周水腫輕或無。6.鄰近骨質多增生。7.均勻顯著強化。MR:T 1WI呈等或稍高信號, T 2WI

12、呈等或高信號,均勻強化,常見“腦膜尾” 征。鑒別:星形膠質細胞瘤、轉移瘤和腦膿腫。,腦膜瘤,腦膜瘤,垂體瘤,直徑小于10mm為微腺瘤,大于10mm為大腺瘤。侵犯:向上穿鞍隔入鞍上池;向下侵入蝶竇;向兩側侵入海綿竇。CT: 鞍內腫塊呈等或略高密度,內常有低密度灶,均勻或不均勻或環(huán)形強化,突入鞍上和海綿竇。MR:大腺瘤T 1WI呈稍低信號, T2WI呈等或略高信號,均勻或不均勻強化。微腺瘤動態(tài)增強掃描,呈延遲強化;間接征象有垂體上

13、緣膨突,垂體柄偏移。鑒別:腦膜瘤、顱咽管瘤。,垂體瘤,顱咽管瘤,來源于胚胎顱咽管的殘留細胞??煞譃槟倚院蛯嵭裕冒l(fā)生鈣化。CT:鞍上池類圓形腫塊;低密度囊實性;囊壁殼狀鈣化。 囊壁和實性部分呈不均勻強化;伴梗阻性腦積水。MR:T 1WI呈高、等、低或混雜信號。 T 2WI多為高信號。 增強囊壁和實性部分強化。鑒別: 1.完全囊性時應與表皮樣囊腫和皮樣

14、囊腫鑒別。 2.完全實性時應與垂體瘤和生殖細胞瘤鑒別。,顱咽管瘤,聽神經(jīng)瘤,成人后顱窩橋小腦角區(qū)常見腫瘤,多源于聽神經(jīng)鞘膜。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是聽力突然喪失。CT:1.橋小腦角區(qū)等、低或混雜密度腫塊。 2.骨窗內聽道錐形擴大。 3.瘤周輕-中度水腫。 4.幕上腦積水(四腦室受壓)。 5.均勻、不均勻或環(huán)形強化。

15、MR:無創(chuàng)傷診斷內耳道小于3mm的小腫瘤。鑒別:腦膜瘤 ,膽脂瘤。,聽神經(jīng)瘤,轉移瘤,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常見原發(fā)灶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腎癌。CT : 1.常位于皮髓質交界區(qū)。 2.多發(fā)或單發(fā)結節(jié)、腫塊。 3.高密度出血常見。 4.水腫明顯,呈小結節(jié)大水腫。 5.結節(jié)狀或環(huán)形強化。MR: 呈長T 1

16、長T 2信號,瘤內出血呈短T1和長T2信號。 MRI更易發(fā)現(xiàn)腦干和小腦轉移灶。鑒別:多發(fā)膠質瘤和腦膿腫鑒別。,轉移瘤,腦轉移瘤,顱骨損傷,1.線性骨折。 2.顱縫分離:大于2mm 3.凹陷性骨折:多見嬰幼兒 4.粉碎性骨折。 5.穿通性骨折。,顱骨凹陷性骨折,腦挫裂傷,腦挫裂傷包括腦挫傷和腦裂傷。腦挫傷:腦內散在出血灶,靜脈淤血和腦腫脹。腦裂傷:伴有腦膜、腦或血管撕裂。CT:低密度水腫區(qū)

17、內散在斑點狀高密度出血灶,伴有占位效應。MR:腦水腫T1WI呈等或稍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血腫信號與其出血時期有關。,腦挫裂傷,腦內外血腫,硬膜外血腫和硬膜下血腫。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表現(xiàn)為腦溝、裂及池密度增高,形成鑄型。外傷性腦內血腫好發(fā)于額顳葉深部,多發(fā)較重的是彌漫性軸索損傷。腦外傷后遺癥包括腦軟化、腦萎縮、腦穿通畸形囊腫。,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出血,好發(fā)于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腦橋和小腦。

18、分為急性期、吸收期和囊變期。CT表現(xiàn):急性期(3天內)為邊界清楚的類圓形均勻高密 度影,周圍輕度水腫,局部腦室受壓移位;吸收期(3-7天)血腫周圍變模糊,水腫帶增寬,血腫縮小、密度減低;囊變期(2月以后)遺留大小不等的囊腔。MR表現(xiàn): 急性期: T 1WI呈等信號, T 2WI呈稍低信號。 亞急性和慢性期:T 1WI和T 2WI呈高信號。

19、 囊變期: T 1WI呈低信號,T 2WI呈高信號。,腦出血,腦出血,腦梗死,缺血性腦梗死:與血管供血區(qū)一致的扇形低密度影;皮髓質同時受累;占位效應輕;增強腦回樣強化。出血性腦梗死:常發(fā)生于梗塞一周后;低密度灶內出現(xiàn)點片狀高密度影;占位效應較明顯。腔隙性腦梗死:中老年人多見;缺血灶10mm-15mm;好發(fā)于基底節(jié)、丘腦、腦干和小腦。腦梗死MR特點:比CT敏感性高,發(fā)病早期局部腦回腫脹、腦溝變窄,DWI明顯高信號,隨后出現(xiàn)長T 1

20、長T 2信號。鑒別:1.膠質瘤:多不規(guī)則強化。 2.轉移瘤:多呈均勻或環(huán)形強化。,腦梗塞,腦梗塞,動脈瘤,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見原因,好發(fā)于顱底動脈環(huán)。CT:直接征象為瘤體,間接征象為SAH。 Ⅰ型(無血栓型):平掃呈圓形高密度影,增強均勻強化。 Ⅱ型(部分血栓型):平掃中心或偏心性高密度區(qū),增強中 心和瘤壁強化,呈“靶征”。 Ⅲ型(完全血栓型):平掃呈等密度,可有弧

21、形或斑點狀鈣化,增強瘤壁環(huán)形強化。MR:動脈瘤瘤腔在T 1WI和T 2WI呈低信號,如內有血栓則 呈高低相間混雜信號。DSA:確診。,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分類:動靜脈畸形、靜脈畸形、毛細血管畸形、大腦大靜脈瘤和海綿狀血管瘤。AVM最常見,由供血動脈、畸形血管和引流靜脈構成。C T:不規(guī)則混雜密度灶;可有鈣化;斑點狀或弧形強化; 缺乏水腫和占位;可合并血腫、SAH及腦萎縮。MR:表現(xiàn)為擴張流空的

22、畸形血管團,鄰近腦實質內混雜 或低信號灶。DSA:可直接顯示畸形血管團、供血動脈和引流靜脈。,AVM伴血腫,腦膿腫,化膿菌進入腦內所致炎性病變,多為耳源性。CT表現(xiàn): 急性炎癥期:大片低密度灶,伴占位效應,無強化。 化膿性壞死期:低密度區(qū)內更低密度,呈輕度強化。 膿腫形成期:等密度環(huán),內為低密度并可見氣泡影, 增強呈環(huán)形強化(壁完整、光滑、均勻,有分隔)。MRI表現(xiàn):囊腔

23、呈長T1長T2信號,增強薄壁環(huán)形強化;DWI膿腔特異性高信號。鑒別:應與惡性膠質瘤、轉移瘤、術后肉芽腫、慢性血腫鑒別。,腦膿腫,結核性腦膜炎,腦膜彌漫性炎性反應,伴腦結核球、結核性腦膿腫等。CT表現(xiàn): ①.早期可無異常表現(xiàn);腦底池有滲出時,其密度增高,增強腦膜廣泛強化,伴肉芽腫形成結節(jié)狀強化。 ②.腦內病灶平掃為等或低密度,增強環(huán)狀或結節(jié)狀強化。MRI表現(xiàn): 腦底池結構不清,T1WI信號增高,T2W

24、I信號更高。 結核瘤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低等或略高信號。 增強同CT表現(xiàn)。,腦囊蟲病,腦實質型: CT表現(xiàn)為腦實質內散布多發(fā)性低密度影,多位于皮髓質交界區(qū),囊腔內可見致密點狀囊蟲頭節(jié),囊蟲死亡后呈小點狀鈣化。 MRI小囊主體呈均勻長T1長T2信號,內偏心性小結節(jié)呈短T1長T2信號。囊壁和頭節(jié)有輕度強化。 腦室型:以第四腦室常見,伴腦室擴大或腦積水。腦膜型:病灶多位于蛛網(wǎng)膜下腔,和腦

25、膜粘連,間接顯示腦室、池擴大。,腦囊蟲病,腦囊蟲病,病毒性腦炎,由病毒引起的炎癥反應,常見單純皰疹病毒。CT表現(xiàn): 平掃表現(xiàn)為片狀低密度,伴輕度占位效應, 主要累及額顳葉; 增強病變呈不均勻強化或不強化。MRI表現(xiàn): T1WI低信號增高,T2WI高信號更高。 增強呈斑片狀或腦回樣強化。 鑒別:需要與其它腦炎、低級別膠質瘤鑒別。,病毒性腦炎,腦脫髓鞘病變,多發(fā)性硬化最常見,多見于中年婦女。

26、CT:側腦室周圍多灶性低或等密度區(qū),無占位效應。 活動期病灶有強化,慢性期無強化。MR:冠狀面上病灶呈條狀垂直于腦室,稱為“直角 脫髓鞘改變”,較有特征性。 TIWI呈稍低或等信號,T2WI呈高信號。 病灶具有時間和空間變化,可同時發(fā)于脊髓。鑒別:需與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多發(fā)性腦梗死鑒別。,多發(fā)性硬化,灰質異位,妊娠期2-

27、4月神經(jīng)元移行異常。單側或雙側襯有皮層的腦裂伸入額葉或頂葉的白質內。呈腦灰質信號表現(xiàn)。常合并腦裂畸形或巨腦回。,灰質異位,胼胝體發(fā)育不全,胼胝體發(fā)育不良可為全部或部分。常合并透明隔和穹窿缺如、腦積水及脂肪瘤。影像學表現(xiàn): ①.側腦室額角和體部間距增寬,兩側腦室分離。 ②.側腦室三角和后角擴大,呈“蝙蝠翼”狀。 ③.三腦室擴大并位置升高。 ④.MRI可直觀顯示胼胝體缺如部位、程度。 ⑤.合

28、并脂肪瘤表現(xiàn)為雙高信號。,胼胝體發(fā)育不全,Chiari畸形,又稱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系先天性后腦發(fā)育異常。CT表現(xiàn)為幕上腦積水,椎管上端后部可見類圓形軟組織,為下疝的小腦扁桃體。MRI矢狀面上,小腦扁桃體變尖,下疝于枕骨大孔平面以下3mm可疑,5mm或以上可以確診;第四腦室和延髓可變形、向下移位。根據(jù)程度分為1-3型??刹l(fā)脊髓空洞和幕上腦積水。,Chiari畸形,腦脊膜膨出,第二節(jié) 脊髓,,檢查技術,X線:包括脊椎平片和脊髓造

29、影。CT:包括平掃和增強掃描。MR:包括平掃、增強、MRA、MRM。,脊髓正常影像表現(xiàn),X線:平片僅顯示椎骨順序排列,與后方椎弓形成椎管。 脊髓造影蛛網(wǎng)膜下腔呈高密度,其內脊髓呈等密度。CT :骨性椎管正常前后徑腰椎大于15mm,胸椎大于12mm,頸椎大于10mm。 椎管內軟組織呈等密度,中為脊髓,周圍包繞蛛網(wǎng)膜下腔,共同組成硬膜囊。MR:T1WI椎體及脊髓呈等高信號,蛛網(wǎng)膜下腔呈低信號。T2WI椎體及脊髓呈等低信

30、號,蛛網(wǎng)膜下腔呈高信號。MRM顯示高信號的蛛網(wǎng)膜下腔和低信號的脊髓。,脊髓基本病變影像表現(xiàn),X線:平片可以觀察椎管和周圍骨質情況。 脊髓造影可以顯示異常增多的脊髓血管。CT :在平片基礎上,顯示椎間盤、硬膜囊等,對脊髓及椎管內占位的顯示能力較差。MR:可以顯示脊髓內出血、壞死、變性、腫塊等基本病變。MRM:判斷椎管內占位的部位。,椎管腫瘤,髓內腫瘤(室管膜瘤和星形細胞瘤);MR示脊髓增粗,髓內異常信號,周

31、圍蛛網(wǎng)膜下腔變窄。髓外硬膜下腫瘤(神經(jīng)根源性腫瘤和脊膜瘤):MR示椎管內異常信號,壓迫脊髓移位,患側蛛網(wǎng)膜下腔增寬。髓外硬膜外腫瘤(轉移瘤):MR示椎管內異常信號,患側蛛網(wǎng)膜下腔變窄,與病灶界限清楚(硬膜)。MR特點:T1WI等或低信號,T2WI等或高信號。 增強大多呈明顯均勻或不均勻強化。,室管膜瘤,星形細胞瘤,,脊膜瘤,脊髓損傷,急性期分為水腫、挫傷、出血、橫斷。慢性期分為囊變、軟化

32、、萎縮。CT:顯示高密度髓內或椎管內出血。MR:水腫呈等T1長T2信號。 出血呈短T1長T2信號。 軟化呈長T1長T2信號。,脊柱復合傷,視神經(jīng)脊髓炎,視神經(jīng)和脊髓的多發(fā)脫髓鞘病變。CT:表現(xiàn)無診斷價值。MR:脊髓多個節(jié)段受累,急性期為長T1長T2信號,邊緣不清晰,增強顯著強化。同時伴發(fā)視神經(jīng)病變。鑒別:多發(fā)性硬化。,脊髓炎癥,脊髓空洞癥,先天性或繼發(fā)于外傷、感染、腫瘤后。包

33、括脊髓中央管擴張和脊髓空洞。CT:病灶明顯時表現(xiàn)為髓內低密度影。MR:表現(xiàn)為脊髓內囊狀長T1長T2信號,邊緣清晰,增強不強化。鑒別:脊髓內腫瘤。,脊髓空洞癥,椎管內血管畸形,脊髓血管發(fā)育異常,髓內外同時受累。AVM比較常見。DSA:清楚顯示供血動脈、畸形血管團和引流靜脈。CT:病灶呈混雜密度,內可見鈣化,增強迂曲血管團。MR:表現(xiàn)為脊髓內外多發(fā)流空異常血管團,增強掃描明顯強化。鑒別:脊髓內腫瘤。,小結-腦部各種影像檢查的

34、選擇,顱骨平片僅能大致反映骨質改變,臨床已極少應用。CT已成為腦部檢查的主要技術,結合增強掃描可對大部分病變做出定性、 定位診斷,但對后顱窩病變顯示較差。MRI因有更高的組織分辨率,更有利于占位病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從各方位觀察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但對鈣化敏感性較CT差。DSA對血管性病變仍作為診斷的金標準,但為創(chuàng)傷性檢查,無創(chuàng)MRA和微創(chuàng)CTA的診斷作用逐步得到肯定,近年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小結-脊髓各種影像檢查的選擇,X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