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Cas9靶向編輯技術的優(yōu)化及其在干細胞中的應用.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CRISPR/Cas9系統(tǒng)基因編輯技術的發(fā)現(xiàn)發(fā)展,為人類疾病尤其是罕見遺傳病的基因治療提供了更有利的技術平臺,為精準醫(yī)療提供了新策略。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評估脫靶效應、提高其在干細胞中的基因編輯效率,是CRISPR/Cas9系統(tǒng)走向臨床應用的前提和關鍵。
  本論文借助細胞中DNA雙鏈斷裂(DSBs)后自發(fā)進行的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或同源介導的雙鏈修復(HDR)兩種機制,將帶有目標基因序列向導RNA(gRNA)的一個或多個C

2、RISPR/Cas9系統(tǒng)導入人的細胞系和干細胞中,誘發(fā)DNA雙鏈斷裂,進而誘發(fā)基因序列的插入、修飾和缺失,提高靶向編輯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利用整合酶缺陷型慢病毒載體(IDLVs)能夠優(yōu)先識別DNA雙鏈斷裂的特點,對CRISPR/Cas9系統(tǒng)產生的脫靶位點進行了評估,并優(yōu)化了干細胞中的基因編輯效率。
  第1章 CRISPR/Cas9系統(tǒng)中gRNA脫靶效應評估新方法的建立
  近年來,CRISPR/Cas9系統(tǒng)廣泛地應用于動植

3、物的基礎研究中,更有望在未來應用于臨床疾病治療。而脫靶效應的存在始終是一個后患,已有的基于脫靶位點的網絡分析工具及體外驗證方法往往無法體現(xiàn)細胞內的真實脫靶情況,為了更安全、更精準的應用CRISPR/Cas9系統(tǒng),對經過基因編輯后的細胞進行全面的脫靶位點篩查,顯得非常的重要。已有文獻報道,線性的雙鏈IDLV基因組能夠識別經過ZFNs系統(tǒng)誘導產生的雙鏈斷裂,并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的修飾方式,整合到雙鏈斷裂位點,進而用于檢測ZFNs系統(tǒng)的脫靶效

4、應。我們將其創(chuàng)新性的應用在CRISPR/Cas9脫靶位點的全基因組篩查中。
  針對兩個突變后會導致疾病的靶基因,WAS綜合征基因(WAS)和酪氨酸氨基轉移酶基因(TAT),分別設計了3個gRNAs及一對TALEN作為比較。經過CRISPR/Cas9或TALEN轉染過的HEK293T細胞,第二天轉導入攜帶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嘌呤霉素(puromycin)篩選標記的IDLV病毒,經篩選后收集陽性克隆的全基因組DNA,利用非限制性(n

5、r)線性擴增介導的PCR(LAM-PCR)結合深度測序(deep sequencing)的方法,定位陽性細胞全基因組中成簇的IDLV插入位點(CLISs),并對各位點進行分析。
  發(fā)現(xiàn)由簡短的gRNA識別靶向基因的CRISPR/Cas9系統(tǒng),其脫靶情況差異很大;當gRNA比識別位點的DNA序列多一到兩個或者少一到兩個堿基時,若能在gRNA與DNA序列結合時形成凸起(bulge),這樣的脫靶位點仍然能夠產生雙鏈斷裂,像這種表面上存

6、在大于4個錯配堿基的錯配位點,目前的網絡運算法則是無法預測到的。
  本研究證實并檢測了CRISPR/Cas9系統(tǒng)的脫靶問題。該方法非常靈敏,可以檢測到切割效率不低于1%的脫靶位點,雖然無法識別全部的脫靶位點,此方法卻是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無偏的篩查。作為一種生物學的分析方法,該方法對CRISPR/Cas9系統(tǒng)的改進提供了新思路與評測平臺。
  第2章多能干細胞中CRISPR/Cas9介導的高效率的同源重組修飾
  多能干

7、細胞(PSCs)如胚胎干細胞(ESCs)和誘導性多潛能干細胞(iPSCs)可用于疾病模型的建立,為研究發(fā)育生物學、疾病的病理機制提供了一個可以在培養(yǎng)皿中操作的平臺。攜帶疾病基因的PSCs可分化為疾病特異性的細胞或組織,進行高通量毒理/藥效篩選,有望填補動物模型與臨床試驗的中間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藥物開發(fā)成本。以往的研究中,在人PSCs中進行準確基因編輯的效率很低,本研究旨在提高人PSCs中的基因定點修飾效率。
  CRISPR/Cas9系統(tǒng)

8、可以在目標基因誘發(fā)雙鏈斷裂,存在足夠模板序列的情況下,可促使細胞通過同源重組的方式進行準確編輯。依據此原理,針對WAS基因第6個內含子的高突變位點區(qū)域,設計了2個gRNAs,結合IDLV攜帶的帶有篩選標記的模板序列,對目標區(qū)域進行準確的基因修飾。
  發(fā)現(xiàn)通過IDLV攜帶模板序列的方法,經篩選后,同源重組的正確率效率高達50%;推測并驗證了晶狀體上皮源性生長因子(LEDGF/p75),作為細胞內促進同源重組修復方式的主要蛋白,可與

9、IDLV作用元件中的整合酶(IN)相結合,將模板序列拉到雙鏈斷裂位點,進而促進同源重組修復的發(fā)生。
  本研究優(yōu)化了人PSCs中精確基因編輯的效率,并首次提出并驗證了LEDGF/p75蛋白在IDLV攜帶模板序列促進同源重組過程中的作用。
  第3章造血干細胞中CRISPR/Cas9介導的靶向刪除在β-globin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和鐮刀型貧血癥(SCD)兩種β-globin

10、異常疾病,是研究得比較清楚的兩種單基因遺傳性疾病。都是由于β-globin珠蛋白亞基突變而導致的成人血紅蛋白(HbA)異常,進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功能。臨床上發(fā)現(xiàn),病情的嚴重程度與患者自身胎兒血紅蛋白(HbF)的表達水平密切相關,因此可以通過增加患者體內HbF的含量來緩解β-globin疾病的癥狀。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BCL11A基因第二個內含子中一段約10kb的DNA序列,在正常人紅系發(fā)育過程中,可以特異性增強BCL11A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

11、了HbF中的組成元件——γ-globin的表達。因此,通過刪除這個特異性的增強子,減少BCL11A基因的表達,進而增加HbF含量的方法,可以作為緩解β-globin疾病病情的新策略。
  針對BCL11A基因的特異性增強子區(qū)域,在其兩側分別設計了一對gRNA,通過同時誘發(fā)此區(qū)域的的兩端發(fā)生雙鏈斷裂,達到刪除DNA片段的目的。將包含兩個gRNA的CRISPR/Cas9系統(tǒng)導入HUDEP-2(Human Umbilical Cord

12、BloodDerived Erythoid Progenitor-2)細胞系,構建純合型和雜合型細胞株,進而檢驗BCL11A與γ-globin的表達水平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此外,利用同樣的系統(tǒng),在CD34+造血干細胞中進行了驗證。
  發(fā)現(xiàn)造血干細胞中的大片段基因刪除效率遠遠低于細胞系;增強子缺失的細胞株,純合型中γ-globin的表達水平在β類globin中的比例,從對照組的1%提高到45%,雜合子則提高到20%左右;造血干細胞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